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丰厚的收入,却都有着一颗博爱的心。严魁的妻子张晓梅常常说: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深似海,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经的责任;兄弟姐妹是自己的手足,相互协助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他们用点点滴滴的爱诠释着真情与亲情。
1997年结婚后,张晓梅随丈夫来到嘉峪关,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开始了自己的打拼生活。他们知道农村的日子苦,虽然自己的日子也过的紧张,但总不时给父母寄点钱。尤其是春节,只要能回去,总是置办些年货回家,那是一大家子最开心,也最盼望的日子。这么多年来,亲戚朋友看在眼里,没有一个不夸她明理、贤惠、孝顺。婆婆总是乐呵呵的说:“我这个媳妇呀,比女儿还贴心?!倍嵌孕⑺骋灿凶哦捞氐睦斫猓俏改嘎蚝贸缘摹⒑煤鹊?、好用的东西,那是孝;而不让老人担心,则叫顺。老人不讲究吃穿什么的,只要心气好,比什么都强。虽然物质上的照顾是有形有限的,可是换来的却是无法用金钱和言语来比拟的亲情。
慢慢的,丈夫兄弟姐妹都到这里打工,先是大伯子过来了,接着小叔子两口子也过来了,这个小家就逐渐的变成了大家庭,她明白,丈夫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自己是这个大家庭的支柱。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体谅,不能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计较。她总是做好了饭菜等大家回来后一起吃,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生活总会渐渐好起来的,慢慢的,兄弟们有了孩子后,大家庭最终又分成了小家庭。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却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遇到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们也大了,接二连三到城里来上学、找工作。孩子们来了,她就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时候,孩子们遇到问题,都愿意跟她说,寻求解决的办法,一点都不生份。十多年来,她用自己点点滴滴的爱温暖着每个亲人的心。在她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女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勤奋刻苦学习、团结、礼貌待人,学习成绩很好。
时光如梭,随着公公婆婆年龄的增高,常年劳作导致的疾病开始发作,为了照顾老人,他们坚持将在金塔跟小叔子一起生活的公婆接到自己家来住,但婆婆总是放不下她种的那些棉花地,总说小叔子有两个孩子,能帮他们干点活也好减轻负担,只有农闲时才过来暂住一段时间。他们总是竭尽所能,为公公婆婆提供温馨和舒适,让他们能尽情地享受子女的孝敬。为了让老人开心,周末只要闲,就把一大家人聚到一起,吃顿团圆饭,让老人享受儿孙绕膝的幸福,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到了晚年求的就是家庭和睦。等老人回去时,总是给他们备上日用的东西,常用的药,她知道老人都舍不得乱花钱,只有给他们备好了,她才放心。每到农忙时节,只要一放假,他们一家人总要置办上好吃的和常用的东西,去给公公婆婆帮忙收棉花。朋友们都开玩笑说她傻,棉花卖了没有她一分钱,却还要自己花钱置办东西,她只是笑笑,因为她知道,只有兄弟姐妹们都过上好日子了,老人才能不再操心劳力,才能安享晚年。婆婆因突发脑溢血去世,成了她心中永远的遗憾。她常常在想,如果家人都过上了好日子,婆婆不用为儿女的生活操心,也许婆婆就不会走的那么早。婆婆去世后,她坚持把公公接到自己家,每到周末让侄子们一起过来陪老人,使老人尽享天伦。她总是有空就陪老人聊天,开导老人,做一些可口的饭菜,老人也喜欢把心里的想法说给她,把她当女儿一样看待。后来公公生病了,感觉身体不适,老人总是以年龄大了为借口,在药店买点要吃,尤其喜欢买电视上做广告的药。为了不耽误病情,她说服公公去医院做了全身检查,结果却已经是癌症晚期,为了不让老人知道实情,她和丈夫及时联系兄弟姐妹,有空闲就都来陪陪老人,隐瞒病情的真相,尽量让老人放松心情,平时做一些老人喜欢吃的,买一些老人没有吃过的东西,让老人享受儿女的孝心。一次闲谈时,公公说活了一辈子没有坐过飞机,她毫不犹豫的让丈夫陪同公公坐飞机去散心,了却老人的心愿,公公最终因癌症晚期无法治愈而病逝,但却走的很知足和安心。
她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也影响着邻居和身边的朋友。邻居们都熟悉了她,有什么事都找她帮忙解决,她也常常开导身边的朋友,生活总要想好的一面,人活一辈子,谁没有坎坎坷坷、没有不如意的时候,人心都是向善的,只要用自己的善良和热情去开拓生活,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人活着就为开心、快乐,不要计较付出的多少,只要有宽容的心,就会有美好的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种大爱的意义。孝顺是一种储蓄,期限到了,总是能兑付的。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张晓梅热爱工作、无私奉献,忠于爱情、勤俭持家,尊老敬老、任劳任怨,是一名优秀社区工作者,同时,更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好妻子、好儿媳。她的家庭连续多次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2010年,被嘉峪关市第二届“电信杯” 感动青春人物评选活动中评为十佳人物,她为传承传统文化、创建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迎风而歌?。?014年3月)
|
版权所有:嘉峪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嘉峪关市五一南路1819号 陇ICP备08101081号 联系电话:0937-6318951 投稿信箱:jygwmb@163.com 技术支持:嘉峪关烽火城市网络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