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同城微信电话号码-400元3小时上门二维码,同城快餐500喝茶,51栖凤楼茶楼论坛最新消息

中国文明网加入收藏
我市“结对帮扶·爱心雄关”工程建设常态化推进
发表时间:2024-11-01   来源:嘉峪关日报
打印    关闭

  自“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启动以来,我市秉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行动,深入持续推进“结对帮扶·爱心雄关”工程建设。436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与441位(户)关爱对象结对认亲,进行联系交流4647次,走访探视2771次,落实政策3200件,纾困解难1546个,帮办实事1856项,资助实物和现金47余万元,为困难群众筑起了一座坚实的“幸福堡垒”。

  高远站位绘蓝图,引领结对关爱行动稳健迈进

  组织全市各单位、各级结对干部认真研习全省结对关爱行动工作部署及会议精神,充分吃透并用好各类保障政策。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构建高效运行机制,制订工作方案,为关爱行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市领导深入社会福利院等地调研困难群众情况,深入困难群众家中开展关爱帮扶工作,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市结对关爱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组织培训,入户走访调研,加强对分管领域和部门单位的工作指导。构建“1+9+X”工作格局,由市结对关爱领导小组牵头,以民政、残联、教育等9家重点民生保障单位为依托,共同发力,结合关爱对象实际情况调整政策、优化制度,优先落实医疗服务、教育帮扶、住房保障、法律援助、就业创业等政策,为困难群众提供全方位保障。深度挖掘亮点做法和先进典型经验,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结对关爱行动。编辑工作简报65期,在市级媒体宣传35篇,上报市级典型事迹11篇,在省级以上报刊宣传15篇,开展政策培训和宣讲活动22次,组织关爱对象座谈会15次,印发爱心联系卡1200张、小红书和宣传册12000册,弘扬了爱心文化,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高质高效抓执行,铸就结对关爱行动精准柱石

  不断健全完善对象认定、分类帮扶、动态调整、信息共享等长效机制,为关爱工作的持续稳定推进提供有力保障。建立督查检查、考核评价“双体系”,由市纪委监委牵头督查,确保关爱工作高质量推进,将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细处。积极探索“点单式”帮扶模式,市民政、残联部门会同相关单位健全完善“结对干部+社区网格员+驻村帮扶干部”摸排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找人”工作方法的独特优势,精准识别关爱对象,全面掌握关爱对象具体需求,以清单式明责、联动式履责、链条式尽责,推动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困难第一时间解决、诉求第一时间回应,切实做到困难群众话有地说、事有人办、难有人管。形成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关爱对象摸排网络,为精准帮扶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全覆盖、零遗漏”原则,综合考量关爱对象的多方面情况,结合结对干部的优势特长进行科学匹配。确定地级领导结对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教育系统干部结对学校困难学生,各单位领导结对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女性干部结对女性孤儿,确保结对关爱科学合理、精准高效。有效实施动态管理,摸清“应结未结、应退未退”情况,每月统计汇总关爱对象变化情况,对新增对象及时安排走访认亲,对退出对象做好解释说明,及时调整补充结对干部,确保工作高效运转。

  高标定位树典范,稳固结对关爱行动坚实堡垒

  全市各级结对干部积极开展走亲访亲活动,深入了解关爱对象生活情况,全面落实关爱保障政策。市结对关爱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服务清单,严格落实“4+2+N”关爱要求,在关键节点和特殊时段加大关爱力度,通过联系交流、走访探视、落实政策、纾困解难、帮办实事、资助实物和现金等方式,用实际行动为特殊困难群众撑起希望的天空。着力强化政策保障,积极推动民政事业、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保障等方面成效卓著,牢牢兜住民生底线,政策标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高儿童福利院、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发放蔬菜临时价格补贴和水电暖气生活费用补贴,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二次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执行学生资助政策,对困难家庭子女进行学业资助。广泛汇聚社会力量,鼓励支持各行各业发挥优势,创新结对帮扶方式。引导爱心人士、企业家、慈善组织采取“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慈善事业+志愿服务”模式,开展“慈善情暖万家”“爱暖童心”“福彩公益助学”等主题活动,已为55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资助28.1万元,为50户困难家庭送去爱心捐赠物资,开展关爱服务35次,受益儿童2000余人。

  爱心之花在雄关大地绚烂绽放,我市将继续前行,不断巩固和拓展结对关爱行动成果,让温暖与关爱照亮每一个困难群众的前行之路。(张盈)

责任编辑:曹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