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市文明办着力通过“思想教育、制度建设、调查研究、工作落实”四项举措,推动作风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从思想教育入手转作风
活动开展以来,市文明办从强化思想教育入手,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利用每周学习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干部职工逐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反复重申中央八项规定、嘉峪关市党员干部“十严禁、十不准”有关纪律和要求,及时传达中央、省、市正风肃纪典型案例,组织开展了“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支部主题党日、“迎宾湖廉吏园”警示教育、观看警示教育片《守住第一次》等系列活动,促使干部职工强化规矩意识,以案为鉴,筑牢纪律防线。
二、从制度建设入手抓管理
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修订完善了学习、请销假、督查等各项制度,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负责人直接抓,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建立起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长效机制,形成了靠制度建作风、正作风、管作风的良好格局。
三、从调查研究入手谋实事
大兴调研之风,围绕文明创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单位、社区、学校、农村、乡镇展开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基层意见建议,积极吸纳好经验、好做法,依据调研结果,重新修订完善了市级文明单位、社区、村镇测评体系,推动农村三镇组织开展乡村文明—核心价值观引领、载体平台创新、道德风尚涵育、人居环境提升、文化惠民普及等五项行动,调研真正做到察实情、获真知、收实效。
四、从工作落实入手促发展
进一步细化班子成员分工及科室、人员岗位职责,坚持实行每周一例会工作报告及通报制度,明晰工作责任,促使干部职工自觉增强担当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并取得显著成效?;疃挂岳?,围绕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研究起草了《嘉峪关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嘉峪关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大督查力度,将常态化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累计查找出问题364项,全部跟踪落实、对账销号,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和管理走向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围绕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抓薄弱环节,举办了党政机关、在嘉单位精神文明建设骨干培训班和创建文明单位观摩推进会,调动了党政机关、在嘉单位创建积极性,提升了党政机关、在嘉单位创建水平;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拓展公益广告覆盖范围,实现公益广告全媒体宣传、全覆盖普及、全方位融入。举办了“嘉峪关市道德讲堂示范观摩培训会”,提升了文明单位“道德讲堂”规范化建设水平。巩固和扩大志愿服务队伍,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丰富志愿服务活动载体,全市已注册志愿团队256支、志愿者5.5万余名,发起志愿服务项目1116个,在公共文化设施(场馆)建立志愿服务站(岗)287个,完善志愿服务站(岗)志愿者值守、服务内容公示工作机制等工作机制,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发展。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累计召开两期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协调多家单位发布 “红榜”信息657条和 “黑榜”信息435条。加大先进典型培育推荐宣传力度,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我市1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人候选“甘肃省道德模范”,2个家庭荣获“甘肃省文明家庭”,50户家庭荣获“五星级文明户”,利用体育大道好人街、东湖道德长廊、嘉峪关文明网道德模范网上展馆常态化宣传展示道德典型先进事迹,组织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巡展活10场次,在全社会营造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围绕弘扬时代新风,大力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普及、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四项行动,推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围绕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童心向党”、童谣征集传唱等系列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