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把课间还给孩子”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各地中小学也探索推行课间15分钟,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操场,走进阳光。今年春季学期起,我市积极落实推行15分钟小课间,学校将10分钟的课间休息延长至15分钟,给了同学们更多放松身心的空间。
提起课间,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学生们三五成群、欢声笑语的场景,但随着生源增加、班级数量增多,部分学校的人均活动场地变得紧张,或出于安全考虑,或遇上老师下课拖堂等因素,留给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相对变少。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破解“课间圈养”问题,适当延长中小学课间时间。
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虽然变化只有短短5分钟,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意义不同。我市各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在保障上学、放学时间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课间活动、盘活场地资源、增加器材投入、强化安全管理等优化课间的利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效学习的关注,将助力校园学习氛围更加和谐、积极。一方面,同学们课间走出教室、接触阳光,做适当活动和放松,不仅有益生长发育,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加油站”,有利于学习时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敏捷,更好提高下一堂课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课间不仅是休息的间隙,也是同学们彼此沟通交流、自我规划时间、合理安排作息的重要时段,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安全意识、规则意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此前紧张的10分钟里,学生们往往匆忙于往返厕所或者在走廊或者教室内休息,如今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可以在教室外呼吸新鲜空气、适当活动,缓解学习疲劳。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素质和健全人格的人。从多地中小学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到要求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一次次简单的变化,都是教育部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深切关怀,也折射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变。始终把学生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之余都能尽情地投入体育锻炼之中,让小课间持续点燃校园活力之火,使学生们全都“动”起来,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之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