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同城微信电话号码-400元3小时上门二维码,同城快餐500喝茶,51栖凤楼茶楼论坛最新消息

中国文明网加入收藏
端午节还有这些传说,你都知道吗?
发表时间:2024-06-09   来源:嘉峪关文明网
打印    关闭

  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 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书法名作《孝女曹娥碑》中这段碑文最早记录了汉代"孝女"曹娥的故事。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院喊捕晡逶?,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时娥年十四,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曹娥的这个投江行为,不管是解释为殉父,还是解释为贸然打捞尸体,都显然是不值得提倡的。这里姑且不看这种愚孝思想,单看故事本身。前面分析过,弄潮的时间一般都是月初或月底。既然曹盱是五月出的事,即使按照五月初一来计算,"旬有七日"是指十七天,那么曹娥投江的时间最早也是五月十七日,尸体浮出水面的时间则更是不早于五月二十二日,很明显没办法与端午节所在的五月五日产生关系。这样简单地做一推敲,这一说法便不攻自破了。以上起源说均存在明显的漏洞,古代学者就已经普遍认识到其不可信了。

  纪念勾践

  勾践是春秋时代后期的越国君主,他也是最早提出以划龙舟来操练水兵的人。越国先是被吴国打败,勾践卧薪尝胆,日夜操练水军,最后终于打败吴国,成为新的春秋霸主之一。勾践操练水军首创了划龙舟的方式,在江上数艘龙舟奋力向前,人们一边划桨,一边对敌作战。因此,有人认为后世过端午节划龙舟比赛就是为了纪念勾践。

  纪念陈临

  陈临是东汉末年广西苍梧太守。据《初学记˙岁时部》引谢承《后汉书》记载:陈临任苍梧太守,"推诚而理,导人以孝悌。"治理苍梧,移风化俗,颇有政绩。后来陈临卸任调走之时,苍梧郡人于五月五日送至东门。人们为了怀念这位政绩卓著的地方长官,每年五月五日"令小童洁服舞之,"以纪念陈临。

  龙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祭祀。端午节是用于祭祖的节日。汉代端午节成了全国的节日。 闻一多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以翔实的史料考证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图腾祭祀活动,在时间上早于屈原。闻一多还认为,端午最初是包括今江苏苏南地区在内的长江下游的风俗。东汉后,端午作为节日才渐渐传播到了长江上游以及北方各地。《端午考》一文指出,古代在每年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便有类似于今天的竞渡游戏,这就是竞渡习俗的由来。 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专家表示,闻一多的考证是比较科学的,近些年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我国两广、福建、浙江、上海、江苏乃至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以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出土陶器上的文饰和历史传说表明这是一个龙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为古代长江中下游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江南之地于春秋之前就有在端午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龙图腾祭祀的习俗。端午节标志性食俗是吃粽子,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稻米和竹叶、竹壳、茭白叶等,稻米与竹主要产区在南方地区。浙江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证明,早在五千年至七千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而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夏至说

  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香港秦兴书局1963年出版)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

  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文史知识》1983年5期)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采杂药"等与屈原无关。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

  (一)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 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 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2006年12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先生,再度完善了夏至说,又提出端午节即夏至。

责任编辑:曹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