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明风起阡陌间 和美乡村绽新颜——嘉峪关市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精神动能
平坦的柏油路直通村落,错落有致的农田映入眼帘,村庄院落,生动鲜活的文化墙绘出文明新风,接地气、聚人气的文艺表演扮靓生活,“五会一规”“道德讲堂”引领村民明礼守约、崇德向善,“积分超市”“文明实践”让村民守望相助、互惠和谐,在嘉峪关,一幅和美文明、幸福安乐的秀美农村新画卷已然舒而开展、悠然成韵。
2023年,嘉峪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持续厚植文明乡风,扎实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充盈,农村、农民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注入澎湃精神动能。
持续推动乡村德治建设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各镇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开展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嘉峪关精神宣讲等主流价值培育活动200余场次。通过景观小品、公益广告、宣传栏、乡村大喇叭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镇、公交系统电子屏宣传基本实现全覆盖,营造了文明创建浓厚氛围。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深化“做文明有礼的雄关人”主题活动,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甘肃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专题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宣传等活动100余场次,开展“文明月月倡”活动,围绕规范停车、“一盔一带”、文明上网等主题,为农村居民发放市民文明礼仪手册字帖等各类文创宣传品1万余份。组织农村干部群众志愿者参与文明引导、文明劝导活动,营造文明有礼、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积极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在农村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选树先进典型人物43人,制作播出道德模范电视访谈节目12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道德讲堂,邀请先进典型深入农村开展巡讲巡演活动50余场次,形成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文明城市创建城乡一体推进,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在农村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活动,以公益电影展播为契机,现场发放市民文明礼仪手册2万余册,纸巾、夜灯等宣传品4000余份,拍摄并播送“文明创建大家谈”微视频12期,切实提高了农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开展省级、市级文明村镇创建培训会、提升会2次,文明村镇创建率达100%,省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创建率达70%,文明村镇创建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评选“五星级文明户”20户,10户农村家庭被评为第三届市级文明家庭,2户农村家庭荣获“全省最美家庭”称号,扎实推进农村家庭文明建设。
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统筹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制定2023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计划,督促指导三镇及17个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按计划开展活动;按照“六有”要求和创城标准,支持三镇和17个行政村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标识、标牌、制度、展板等进行全面系统查漏补缺、提档升级;打造文殊镇河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进一步提高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提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水平。为切实推动嘉峪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档升级,组织钢城街道党工委、雄关街道党工委、郊区党工委等部门单位工作人员赴玉门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考察调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组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人员200余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建设志愿服务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效能。
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品牌。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化文艺服务、文明新风培育、健康科普、法律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菜单式”服务,让阵地真正活起来,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年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750余场次,覆盖群众16680余人次。同时,按照“一所(站)一特色”的要求,集聚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培育和巩固了“孝老饭庄”“电商直播+农产品推广”“打造厚养品牌、传播孝善文化”“留住村镇历史、留住最美乡愁”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8个。
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持续实施道德培育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建设工作,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入驻志愿服务团队60余支,将云平台志愿服务管理项目丰富至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化文艺服务等30余种。
加强农村移风易俗促进乡村文明
统筹联动推进。认真落实《嘉峪关市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的实施方案》,将深化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纳入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点行动,常态化开展督促检查,推动落实。常态化开展治理非法婚介、高价彩礼等普法宣传,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文明婚嫁正面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持续完善规范。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深化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相关工作的通知》《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全市17个行政村均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孝善基金会章程,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对婚嫁彩礼、丧事礼金提出“限高”标准。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婚丧喜庆事宜报备监督和奖惩制度,村镇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动引导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930余份。由各镇纪委牵头,各村监督委员会配合,聚焦农村高价彩礼整治,加强对红白理事会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婚丧事规模和标准,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加大问责力度,以良好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深化主题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围绕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印发《关于在2023年春节期间组织做好“弘扬新风正气 勤俭文明过节”宣传教育重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流价值培育活动100余场次。围绕“传家风、承家训、兴家邦”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弘扬新风正气 勤俭文明过节”“家风家训在我心、插花为乐抒我情”等主题活动100余场次,让好家风浸润民心、好家训传扬四方。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站在新起点上,嘉峪关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省市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安排,进一步厘清工作思路,找准着力重点,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助推民风乡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再次蝶变,让文明乡风劲吹雄关田野,奋力谱写文明和美乡村建设新画卷。(嘉峪关市文明办 杜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