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一项重大举措。
嘉峪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于2019年启动,2020年全面推开。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嘉峪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整合阵地资源,健全完善机制,创新实践载体,聚焦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开展。
健全组织架构,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市委书记任主任的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由市委宣传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的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配备专门力量,负责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统筹推进和督促指导工作;各街道(郊区)、镇(社区)、村分别成立中心、所、站,对接、协调、指导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
加强阵地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坚持“大整合”“大阵地”理念,整合各方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55个,实现了市、街道(郊区)、镇、社区、行政村全覆盖。建成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示范点28个,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0多个,建立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3个,在文明实践中心的协调指导下,有效盘活各方资源,根据群众“点单”需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2000余场(次)。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组建政策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应急救援等“群众身边不走”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79支;建立党员干部文明实践队、理论宣讲队、“五老”文明实践队等队伍60余支;培育孵化文体类、环保类、帮扶类社区社工志愿者队伍50余支;依托中国志愿服务网,累计注册志愿者7.34万人。构建以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为骨干,横向覆盖各部门各单位,纵向贯通各中心(所、站)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各中心、所站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模式”,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走访慰问、结对帮扶、人居环境整治、文化文艺服务、文明新风培育、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活动26000余场次。
丰富活动载体,活跃服务形式。利用已有阵地,盘活各类资源,坚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小马扎”宣讲、“小红帽”宣唱、组建理论宣讲团宣讲等形式,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乡村社区小型会议等,大力宣讲党的政策;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文明餐桌行动”“包街责任制”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依托重大节庆日,举办节会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社会正能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新乡贤等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树社会文明新风;聚焦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志愿为民笃办实事,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900多件。集聚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培育了“时间银行”“建设姐妹”“您的银丝 我的牵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成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性活动平台,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
三年多的努力成绩斐然。近日,嘉峪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甘肃省文明办评为全省优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项目获全省优秀荣誉称号,获优秀占比全省第一。
新时代文明实践永远在路上,文明新风培育永无止境。嘉峪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全面贯彻落实“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六大能力提升”的要求,不断做细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嘉峪关而不懈奋斗。(记者 白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