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p>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独窦恰飞霞窃兀骸疤熳哟撼眨锵υ隆?,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扒铩弊值慕馐褪牵骸白诔墒煸磺铩薄0嗽轮星?,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爸星铩本褪乔锾熘屑涞囊馑迹├陌嗽率乔锛局屑涞囊桓鲈拢迦沼质钦飧鲈轮屑涞囊惶?,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段骱卫乐居唷分兴担骸鞍嗽率逦街星?,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兜劬┚拔锫浴分幸菜担骸鞍嗽率寮涝?,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溆懈竟槟?,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